首页 资讯 正文

红船新事⑦丨杨海龙:我在嘉兴育良种

体育正文 147 0

红船新事⑦丨杨海龙:我在嘉兴育良种

红船新事⑦丨杨海龙:我在嘉兴育良种

潮新闻(xīnwén) 记者 顾雨婷 通讯员 宋瑜 讲述(jiǎngshù)人: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育种研究所副所长 杨海龙 烈日,稻田,面朝黄土背(huángtǔbèi)朝天,没想到这会成为我的工作日常(rìcháng)。我老家(lǎojiā)在江苏,研究生读的是作物栽培学,入职前,我其实从来没下过地。但我学的是农学,就想专心做农业。 2019年,我(wǒ)入职后第一次去海南,这处中国独一无二(dúyīwúèr)的南繁育种科研基地(jīdì),让我对书本上的抽象知识,有了具象的认识。早上6点到田里插秧,花三四个小时做水稻杂交试验(shìyàn),用温水(wēnshuǐ)去雄为水稻人工授粉……我一边学习,一边看着老一辈育种人穿梭在田间,初来乍到的新奇逐渐淡去,我才意识到,这份工作的崇高。 如果说粮食是农业的(de)基础,那良种就是粮食的基础。什么是南繁(nánfán)?一般选育(xuǎnyù)一个水稻新品种需要七八年时间,而利用海南优越的光温条件,加种一季水稻,可以将新品种的选育和良种繁育缩短一半时间。我们院里的名誉(míngyù)院长,80岁的姚海根姚老曾说过:“育种(yùzhǒng)工作者是候鸟,要加快选种必须去海南,冬去春回;又是一只工蜂,早7点(diǎn)晚7点,迎晨露送晚霞。季节不等人,必须只争朝夕。” 转眼,我加入南繁的(de)大团队也已有(yǐyǒu)6年了(le),在所里一直负责早稻育种工作。目前,我们所里的南繁项目组共有7个,南繁育种人员30多人。每年的11月就得(dé)离开嘉兴赶赴海南,直到次年三四月才能回来。 这些年,我们(wǒmen)所的科研人员们主持、参与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浙江省水稻育种(yùzhǒng)(yùzhǒng)专项和嘉兴市(jiāxīngshì)公益项目,在嘉兴-海南水稻育种基地完成水稻材料种植、筛选、杂交(zájiāo)、鉴定累计数十万份次。我们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,部分成果已应用于核心育种材料创制,选育出的“嘉丰优2号(hào)”、“嘉禾香1号”、“浙禾香2号”等多个优良的水稻品种,为做强种子“中国芯”提供了有力支撑。 一位老一辈的(de)育种人跟我(wǒ)说,我们就是(jiùshì)要(yào)把论文写到大地上。这些年,我早已习惯了(le)被烈日包围、汗水包裹,每天都要至少跑一趟田里,还收获了一个外号“晒不死(sǐ)”。黝黑,也成了我的特定肤色。付出有多少,收获就有多少。这些年,我主持了1项嘉兴市公益项目,参与浙江省水稻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“十四五”早籼稻育种子课题,还参与了桐乡市科技特派员项目,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篇,其中SCI1篇,核心期刊(qīkān)4篇。 但在育种这项事业上,我却着实还是一名新兵。我们所里的(de)老一辈(lǎoyībèi)育种人都说,育种也是育人,要一代更(gèng)比一代强。这两年,所里陆续引入了不少“95”后的新鲜血液,我也成了大家(dàjiā)口中的“师兄”。同样的海南基地,同样的南繁日常,不同的青涩面孔,却也有同样的职业焦虑。一次,一位新入职的师弟(shīdì)问我:“师兄,我们天天下地干活,拔草拉牛耕地,日复一日这么辛苦,到底有什么(shénme)意思?” 我一听就笑了。这不是我刚入职那时候,也有过的疑问吗。我反问:“你说辛苦,老一辈的育种人,谁不是这样过来的。”工作这些年,我渐渐(jiànjiàn)想(xiǎng)明白,我们不是自找苦吃,而是在一次次的田间劳作和(hé)实验中,寻找希望;在一次次失败(shībài)和重来中,学会坚守;唯有受得住寂寞(jìmò),才能等得来成果。 今年受环境影响,虫害多。这些天,我们(wǒmen)嘉兴基地的25亩早稻小区域测产田才又(yòu)打了一波药,这里有着200多份(duōfèn)稳定(wěndìng)的种子材料,7月底就要收割,我又得忙起来了。田间地头,阡陌四季风,幽香小黄花,飞流大米雪,蛙声伴明月(míngyuè)……我们南繁育种人,育的是良种,更是中国种业的未来。 嘉兴,马家浜稻作文化发源地;海南,中国独一无二的南繁育种科研基地。1965年,敢为人先的嘉兴市农科院育种人,首次踏足这片(zhèpiàn)热土,开启(kāiqǐ)了半个多(duō)世纪的育种追梦之旅。 他们(tāmen)皮肤黝黑,他们饱含热情,他们如候鸟(hòuniǎo)般北雁南飞,年复一年从未间断,一代接着一代干(gàn),孕育出了与“红船精神”一脉相承的(de)“南繁精神”:勇于创新、不断超越,百折不挠、永不懈怠,忠于职守、无私奉献。 正是嘉兴南繁育种人(zhǒngrén)的不懈追求,才(cái)成就了嘉兴这处浙北粮仓(liángcāng)的“江湖地位”。最新数据(shùjù)显示,2024年,嘉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33.3万亩,产量达100.6万吨,粮食播种面积及总产量连续19年列浙江省首位。 他们(tāmen)一代接着一代,守望着一片稻花香。接力不断,精神不灭。
红船新事⑦丨杨海龙:我在嘉兴育良种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